回廊一周年欢聚的时候,念珠们玩了一个游戏,用一千盏灯的连接,启动了一个公益项目——“一起去看博物馆”。两天前,游戏成真。
很多年前去欧洲,看博物馆,其实博物馆里的各种宝贝并看不太懂,呵呵。但是或许是出于职业敏感,看着各个博物馆里面成群成群的孩子确是感慨万千。
后来,看着国内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场馆越来越像欧洲,可是内里却远不是那么回事,甚至有好多孩子到博物馆门口刷个卡转身离开回去可以向学校交差,无语到彻底无语。
于是,当自己有机会做和孩子有关的公益的时候,让孩子们看博物馆就是挥之不去的念头。“念响回廊”运营的第一个关于孩子的活动就是“播一粒种子,守一个愿望”——组织小小新市民(外来务人员工子弟)去浙江自然博物馆。那天正好是植树节,参观完自然博物馆,发给每个孩子三种种子,让孩子们回去播种、守护。最后,孩子们用一盆盆盛开的花朵完成了历时四个月的“博物馆”之行。
从一个活动升级到一个项目,用了整整一年。“一起去看博物馆”第一站:4月29号,浙江丝绸博物馆。11位小小新市民和他们的父母,6位念珠。
“之前了解——现场参观、动手体验——之后跟踪——作品展示”。每一个场馆的体验都不只是那一天的事情,而是一个个长短不一的过程;每一次参观的结果不是刷那张积分卡,而是孩子、家长和场馆主题内容的连接,和自己的生活的连接。——博物馆里的所有就是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生活精华之所在。
这一次,看到绝大多数的孩子第一次用这么细的线打结,兴奋地笨拙地缠绕。最后亲手做出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扎染”丝巾,扎在自己的脖子上、手臂上,新奇又骄傲的模样。
念珠们还带领孩子共同制作了“一起去看博物馆”的蓝印花旗帜,全宇宙唯一。
下一次的孩子们又会带给自己怎样的“唯一”?
期待不久的将来,那些出自孩子们之手的“唯一”在回廊展出,作为项目的脚印,一步一步走向未知的下一站。
其实,这一次我们还发现,博物馆如果空有驱壳而没有与之相匹配的管理者的爱与责任,那就是一座死城。别说孩子,就连成人都觉得冰冷寒心。奢望“念响回廊”的微弱力量能给这些博物馆带去一点点温度和光亮。
多希望去博物馆不是孩子们不情愿的任务,期待未来任何时候走进任何博物馆都能看到成群成群的孩子在里面沉迷游荡。那里应该是孩子们最好的综合课堂,最快乐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