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为什么是常山?
——“看见彩虹”巡展第一站
此刻,我好想知道,自然界里,彩虹绽放在哪一片天空是随性而得还是有意为之?
3月17号,“看见彩虹——乡村儿童原生绘画大游行”巡展第一站即将落地衢州常山县。最早活动计划里面并没有确定巡展的顺序。
于是我问自己:为什么是常山?是我们的随性还是有意?
当我们(“致朴基金会”)决定把公益的的起点放到浙西乡村的时候,就曾经有公益伙伴和朋友们产生过疑问:浙江经济这么好,还需要公益吗?一开始总是“因为、所以”地给出一条条理由,慢慢地就用一句自以为很能说明问题的话来解释:哈佛还有那么多人给它捐钱呢!
接下来,走的就是随性和缘分了。因为朋友的牵引,浙西常山、开化、遂昌、缙云成了“看见彩虹”第一届的项目县,湘西的沅陵和通道成了合作伙伴县。
从去年8月“看见彩虹”调研开始,六个项目县像六个性格不同的兄弟姐妹,在同一个家庭里流露各自不同的气质和味道;在同一个项目的行程中,展现出不同的步伐姿态。这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次实施覆盖面还不算小的项目,一路上了解水土、适应水土也是很重要的课程。无论六个县是怎样的姿态,我们都非常幸运地走过了他们。虽也有水土不服的时候,好在我们免疫力不错,很快就能痊愈。
公益不是谁给谁,是彼此的支持和构建。第一站落地常山,至少能说明这一次“致朴”和“常山”构建得比较健康。
第一次进入常山做项目调研,朋友介绍了教育局的领导帮忙对接。在微信里向这位领导表示感谢时,她回复我说:“应该感谢你们才对,来为常山乡村的孩子做事情!”当时心里真的挺温暖的,也是在其它项目县里没有能够感受到的。
“看见彩虹”实施阶段第一环是要把信息传递到各个乡村小学,这是个非常关键的步骤。乡村小学地处偏远,没有直接有效的渠道,项目信息很难保证到达我们想要的终端。又是教育局的这位领导,用教育局的信息渠道,把“看见彩虹”的所有信息传达到了常山每一所乡村小学。
后面一切就顺理成章了。常山报名参加的孩子最多,3521名,占所有参赛孩子的48%;常山入围的孩子也最多,816名,占49%;获得优秀奖的作品也最多。
2017年1月15日,190幅优秀作品在杭州展出,常山的作品有88幅。最给力的是,那一天两位常山的校长专程赶到杭州参加开幕式,还有那位一直和我们一起的教育局领导也来了。她获得的礼物是一位常山孩子的画作照片。
那一天,在念响回廊,我们约定,巡展的第一站就在常山;我们约定,接下来我们有很多的机会一起来为常山的乡村小学提供支持。
回头看起来,“看见彩虹”巡展第一站到常山,挺随性,随这一路上我们的心性,随那些真心爱常山孩子的人的心性。
如果能够,我们想回馈给常山的有很多。